目前,我国有2000万财务人员,其中1500万从事基础财务岗位。若要他们转向管理岗位,关键在于转变他们的财务思维模式。
财务转型的迫切性
基础财务人员数量众多,现状令人担忧。在2000万从业人员中,有1500万从事基础性工作。随着市场环境快速变化,简单的财务核算工作面临被取代的风险。这些基础财务人员长期从事日常的记账和报表编制,迫切需要转向管理工作,以发挥更大的价值。
业务与财务视角差异
业务方面关注的是实施过程,包括制定计划、实施策略和解决遇到的问题。而财务方面则更关注最终成果,对业务的具体做法并不关心,主要关注收入、利润和现金流等财务指标。比如,当企业开展新业务时,业务部门会关注市场份额的提升,而财务部门则更关注盈利能力和资金回收情况。
整体性思维的重要性
公司计划提升收入,这样做可能会使资产负债率有所增加。一项业务的变化,会对多个财务指标产生影响。在调整财务指标时,我们需要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。在分析业务与财务时,既要关注细节,也要从全局出发,确保不偏不倚。
税政前瞻性的意义
财务人员需迅速关注并理解新的税收政策,领会其背后的政策导向。预先掌握政策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,有助于调整财务策略。若不善用税收政策来增加收入和拓展业务,企业成本将显著上升。熟练运用税收政策,可以有效减少成本,政策的前瞻性至关重要。
财务报表反映的关系
收入源于战略与经营的成效,若管理未能妥善服务战略,便可能导致支出快速增长,利润不尽如人意。利润表能够显现这些关联。对比不同企业,即便收入一致,资产规模也可能各异。在知识经济时代,企业的业绩往往更多依赖于无形资产。
资产负债表的呈现
资产负债表左侧呈现了公司的各项资产。现金、应收款项、库存等在公司的日常运营中不断转换。固定资产、无形资产以及经营性资产之间存在着循环联系。比如,库存出售后变为应收款项,而收回的款项又转化为现金。通过查看资产负债表,我们可以了解到公司的资产构成及其运营状况。
各位朋友,在基础财务人员转型之路中,最大的难题可能是什么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。同时,别忘了给我们点个赞,并将这篇文章分享出去!